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科院高能所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学术交流
  • 人才培养
  • 技术平台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焦点新闻
肿瘤纳米药物:有望突破“钥匙与锁眼”关系的药物设计经典理论
2012-11-26 | 浏览次数: | 文章来源:高能物理研究所 | 【大 中 小】

 “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赵宇亮、陈春英等人的实验研究与IBM周如鸿研究员理论模拟合作,在肿瘤高效低毒纳米药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的新进展,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109, 15431,2012),这是继PNAS 2010, PNAS 2011以来,该研究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连续发表的又一重要成果。该重点实验室由高能所和国家纳米中心联合成立。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在2004年发现,原来设计为新一代MRI医学造影剂的含Gd金属富勒烯具有高效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通过表面化学修饰,研究人员得到了几乎没有毒副作用的Gd@C82(OH)22。它不杀死肿瘤细胞,而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改善肿瘤细胞生长的“土壤”),把肿瘤细胞“监禁”起来。通过近9年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研究发现,这种新的方法不仅抑制肿瘤生长,也高效抑制肿瘤转移。

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Gd@C82(OH)22纳米药物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与药物设计的经典理论不同,Gd@C82(OH)22并不作用于靶分子MMP的活性位点。Gd@C82(OH)22分子自身首先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棒状排列的纳米颗粒,然后通过扩散运动接近靶分子的疏水区域,产生非特异性的疏水相互作用,形成过渡态,最后纳米药物和靶分子MMP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形成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结合区域在MMP的疏水区域,而不是传统的活性位点。该研究结果第一次提出了新型纳米药物的设计,有可能超越经典的理论和传统的思路:在传统的“锁眼”以外,靶分子可以为纳米颗粒(而非传统的“分子”)药物提供有更为广阔的结合区域。这大大拓展了设计新型药物的可能性。

目前全世界有关纳米药物的研究,主要以纳米颗粒作为载体载带现有药物。把纳米颗粒直接作为肿瘤治疗药物(不需要载带传统药物),到目前为止,Gd@C82(OH)22体系还是第一个。该实验室通过近9年的系统研究,已经完成8个肿瘤模型的动物实验。除了深入开展抑制肿瘤新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外,2012年高能所已建成一条中试生产线,正在推进临床前研究的相关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2012年11月赵宇亮研究员被纳米药物领域的Top刊物美国Nanomedicine(IF=6.69) 增选为副主编,2007年被选为纳米毒理学领域的Top刊物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 (IF=7.25)的副主编。2011年赵宇亮应邀担任美国化学会的学术刊物Accounts for Chemical Research(IF=21.67)的专题编辑,和美国加州大学(UCLA)纳米环境健康中心主任Prof. Andre Nel一起,为该刊物编著了“纳米环境健康安全”专辑。这表明,该重点实验室在国内最早开始的两大主要方向,纳米毒理学和纳米药物的研究,均获得国际学术界同行的高度认可。

 

图1:新型纳米药物的设计,有可能超越经典的理论和传统的思路:在传统
的“锁眼”以外,靶分子可以为纳米颗粒(而非传统的“分子”)药物提供有更为
广阔的结合区域。这大大拓展了设计新型药物的可能性(PNAS, 109, 15431,2012)。


相关链接:
高能所中文网站链接:
http://www.ihep.cas.cn/xwdt/gnxw/201211/t20121126_3689886.html

高能所英文网站链接:
http://english.ihep.cas.cn/prs/ns/201211/t20121128_96039.html

中国科学院中文网站链接:
http://www.cas.cn/ky/kyjz/201211/t20121123_3688374.shtml

中国科学院英文网站链接:
http://english.cas.cn/ST/BR/br_progress/201211/t20121128_96040.shtml

Copyright © 2011 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分部 Ⅰ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 邮编:10004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分部 Ⅱ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 邮编:100190

电话:86-10-88236709    Email:  zhao-office@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