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科院高能所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学术交流
  • 人才培养
  • 技术平台
  • 下载中心

科研成果

  • 论文发表
  • 专著出版
  • 专利申请
  • 获奖
  • 最新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最新成果
纳米药物在胰腺癌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0-09-17 | 浏览次数: | 文章来源: | 【大 中 小】

         近日,中科院高能所多学科中心纳米药物与安全性研究组李娟副研究员与
UCLA大学孟幻教授合作在胰腺癌治疗的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Use of ratiometrically designed nanocarrier targeting CDK4/6 and autophagy pathways for effective pancreatic cancer treatment”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该研究团队利用远程加载协同封装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 (PAL)和自噬抑制剂羟氯喹(HCQ),证明了按比例设计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制剂在皮下和原位PDAC小鼠模型中具有很好的协同抑制肿瘤效应。 

  基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4/6抑制剂的肿瘤联合治疗和协同给药纳米颗粒支持在肿瘤位点的最佳药物协同作用,研究团队提出了用于CDK4/6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的纳米共载体,设计了具有最佳协同作用水平的纳米载体负载的选择递送CDK4/6抑制剂 PAL和自噬抑制剂羟氯喹(HCQ)。除了PAL/HCQ组合外,该纳米载药体系可应用于其他自噬抑制剂、化疗药物、MEK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物。该团队通过对纳米载体进行迭代优化、配方设计,并考虑纳米载体有限空间中质子化状态和药物的稳定性,在PAL/HCQ组和的基础上配合pan-Bcl-2的抑制剂ABT-737,实现同步PAL/HCQ的药物代谢和瘤内的生物分布,同时大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抗癌效果。 

  胰腺癌很难被早期发现,死亡率非常高,预后也很差,5年生存率<1%,被称为“癌中之王”。 

文章来源:http://www.ihep.cas.cn/xwdt/gnxw/2020/202009/t20200917_5699016.html

Copyright © 2011 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分部 Ⅰ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 邮编:10004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分部 Ⅱ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 邮编:100190

电话:86-10-88236709    Email:  zhao-office@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