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科院高能所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科研成果
  • 学术交流
  • 人才培养
  • 技术平台
  • 下载中心

科研成果

  • 论文发表
  • 专著出版
  • 专利申请
  • 获奖
  • 最新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最新成果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发起开展纳米金属组学研究
2014-01-17 | 浏览次数: | 文章来源: | 【大 中 小】

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分部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分部)是我国第一个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性为研究方向的专业实验室,也是国际上纳米安全性研究领域最具影响的代表性实验室之一。近年来,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前期金属组学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纳米材料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发起并积极开展纳米金属组学(nanometallomics)研究。近日,该重点实验室陈春英、柴之芳等人受邀撰写的综述文章“Nanometallomics: an emerging field studying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metal-related nanomaterials”(纳米金属组学:系统研究金属相关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的新方向)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权威杂志《金属组学》(metallomics)上在线发表(DOI: 10.1039/c3mt00316g)。 

金属相关纳米材料包括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量子点,金属内嵌富勒烯等。鉴于传统的金属组学研究中尚未涉及金属相关纳米材料,实验室科研人员主编的2010年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的图书《Nuclear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metallomics and metalloproteomics》中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纳米金属组学”概念。在刚刚发表的这篇文章中,科研人员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特别是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金属相关纳米材料于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代谢行为及其与体内的基因、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对纳米金属组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指出,应当尽快建立金属相关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研究的标准程序与方法,而基于新一代先进同步辐射光源和中子源技术的高通量、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核分析技术可为金属纳米组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外,纳米金属组学研究应当与其他组学方法,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紧密合作,阐明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机制,为保障我国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据悉,重点实验室将与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合办2015年第5届国际金属组学大会(The 5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tallomics)。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资助。 

(多学科中心) 

文章链接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4/mt/c3mt00316g#!divCitation 

 

Copyright © 2011 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分部 Ⅰ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 邮编:100049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分部 Ⅱ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 邮编:100190

电话:86-10-88236709    Email:  zhao-office@ih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