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质量测量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对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及宇宙学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核素的β衰变或轨道电子俘获(EC)能谱是直接测量中微子质量的主要方式。其中,β衰变能谱末端的衰变率正比于(ΔE/Q)3,ΔE为末端能量区间,Q为衰变能);EC过程能谱末端的衰变率正比于(ΔE/Q)2。因此,在相同衰变统计量的情况下,衰变能越低,能谱末端可以产生越多的事例,从而显著提升测量灵敏度。当前世界上直接测量电子中微子质量的实验方案主要分两类:一类基于氚(衰变能18.6 keV)的β衰变过程,采用磁谱仪(如KATRIN实验)或回旋辐射发射光谱法(如Project 8实验);另一类基于钬-163(衰变能2.8 keV)的轨道电子俘获过程,采用超导探测器技术(如HOLMES实验和ECHO实验)。
本研究聚焦于衰变能极低(仅1.18 keV)的镝-159至铽-159的轨道电子俘获过程,提出利用极优能量分辨率的超导探测器测量该过程衰变能谱(见图1)。文章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详细分析了镝-159同位素的衰变能谱,得到了预期的中微子质量上限;并进一步计算了能谱参数误差对中微子质量测量的不确定性,分析了多种实验本底的影响,最终预期在 90% 置信水平下可实现小于 0.2 eV的电子中微子质量灵敏度(见图2)。该实验构想有望成为中微子质量测量的有力竞争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5.05.03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500578X
图1:不同中微子质量下的镝-159轨道电子俘获能谱
图2:90%置信度中微子质量上限灵敏度随探测器数量的变化(实验参数见图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