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9月至11月,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组织青年骨干评审暨第六届“青年拨尖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评选。
12月7日,卓越中心管委会及相关专家在中科院高能所经过一天的评审认定后,共评审选拔陈新等6人被评为“青年拨尖人才”,白莎等40人被评为“青年优秀人才”。 本年度,来自11个共建单位的107名青年骨干参加评审,初评由各方向自行组织专家评议,选拔46位“青年优秀人才”,并推荐其中21位“青年优秀人才”参加 “青年拔尖人才”评审。
多年来,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一直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发展,每年固定拨付大量经费激励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青年拔尖人才奖”和“青年优秀人才奖”迄今已举办六届,往届评选出的多位拔尖人才表现突出,且已在本领域承担重要任务,是国内粒子物理前沿研究生力军。
未来,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将继续改善各参与单位间人才评价壁垒,不断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考评创新管理模式和评价体制,为本领域优秀青年骨干最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稳定青年骨干科研队伍,为科研人员创造安心科研、潜心创新的良好条件,以建立粒子物理研究的人才梯队,贯彻落实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创建粒子物理国家创新人才高地。
附:第六届“青年拨尖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名单(按照姓氏字母升序排列)
“青年拔尖人才”(6人)
| 
 陈新  | 
 清华大学  | 
| 
 封常青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李玉峰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平荣刚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王毅伟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于泽源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青年优秀人才”(40人)
| 
 白莎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曹国富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邓子艳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丁雅韵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郭聪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胡俊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焦毅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靳松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李大章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李飞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梁志均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廖红波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林韬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卢云鹏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路浩奇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孟才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祁辉荣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钱森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钱文斌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 
 秦中华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随艳峰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孙勇杰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唐健  | 
 中山大学  | 
| 
 陶军全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王大勇  | 
 北京大学  | 
| 
 王逗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王建力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王伟  | 
 上海交通大学  | 
| 
 王志民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伍灵慧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徐达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徐东莲  | 
 上海交通大学  | 
| 
 杨一玻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 
 张昊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张云龙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张志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赵洁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周小蓉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朱凯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朱应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