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能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高能新闻 > 要闻 > 2015年高能新闻
叶铭汉、陈和生参加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0周年座谈会
文章来源:人力资源处  2015-12-03
】 【】 【

  2015年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0周年。1130日,叶铭汉院士和陈和生院士参加了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0周年座谈会——中国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座谈会,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座谈会上,叶铭汉宣读了李政道先生给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 

  附1:中国政府网——李克强:着力培育更多高层次青年人才实施创新驱动 促进双创发展 

12月1日新闻联播:http://politics.cntv.cn/special/gwyvideo/likeqiang/201512/2015120102/index.shtml

  (中新社 刘震 摄)

  附2:博士后制度助力人才强国梦  

    陈和生院士——中国第一位博士后见证博士后制度实施30周年 

  在纪念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的第一位博士后,陈和生院士见证了中国博士后制度30年的发展并对未来博士后制度发展进行了展望。 

  陈和生197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1978年考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19794月被派遣到在德国汉堡的德意志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的丁肇中教授的 Mark-J 实验组工作。19845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此时,李政道先生在国内大力推动建立博士后制度。19849月,邓小平同志在北戴河接见了丁肇中教授。丁肇中教授向邓小平同志推荐陈和生回国做博士后。198411月陈和生回到祖国,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导师是唐孝威院士。研究方向是L3实验的探测器设计和模拟,和强子量能器的研制。 

  当时中国的博士后制度仍在筹备之中,中国科学院率先实施博士后制度,但对博士后的特殊政策尚未开始实施。科学院和高能所克服许多困难,尽最大努力安排陈和生的工作条件,使他回国后能够立即开展工作。高能所给安排了住房,借调了陈和生爱人到所里工作,解决了小孩上学问题。陈和生有幸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博士后。 

  在博士后制度和丁肇中教授的大力支持下,陈和生在博士后期间在北京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他提出了L3强子量能器的优化设计方案,被L3实验组采用,节约了数百万美元的建造费用。他发展了Bootstrap方法,将采样量能器的蒙特卡洛模拟速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被权威的GEANT3程序库做为推荐范例,正式收录。他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合作组的高度评价,在大型国际合作组的激烈竞争中站住了一席之地。他还组织建立了高能所与CERNX.25计算机通讯线路,使得高能所的VAX785计算机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接入互联网的节点。陈和生在国内扎下了根,为其后为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做出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科研人员,恰逢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博士后研究是陈和生科学道路上十分关键的一步。特殊的人事政策和优厚的科研条件等博士后制度设计成为了青年科研人员事业的加速器。博士后制度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博士到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培养青年科技骨干,解决改革开放初期科研队伍断层、人员老化等诸多问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制度。 

  1998年,陈和生担任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长,此时科学院实施了知识创新工程,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度,对博士后研究人员实行了相对灵活的项目聘用制度。博士后制度是对用人制度的一种补充,“在编人员+流动人员”成为了全院新型用人机制。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科技流动队伍的主体,也成为单位“选人聘人”的“蓄水池”,队伍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2015年,科学院全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提出了扩大博士后规模,提升博士后质量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大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投入。创新驱动促进多学科交叉,交叉融合促进创新成果产出,博士后研究人员更成为“率先行动”计划优质的人力资源,是中科院科技队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展望未来的博士后制度发展,陈和生院士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加大博士后队伍规模以及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投入,大力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目前同国外同类的科研机构相比,我国科研机构中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比较,流动人员比例偏低,特别是博士后队伍规模与比例更低。 

  二、从国家层面加大吸引外籍博士后力度,制定与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以加大人才国际化程度,拓宽人才队伍的国际化视野。以高能物理与粒子加速器研究领域为例,高能所依托北京谱仪、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等项目,成功组织了以我为主的大型国际合作,并与世界几十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参与了多项重要的国际粒子物理实验研究,包括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ATLASCMS实验,AMS实验,日本高能加速器机构的BELLE实验等。高能所这些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为引进国外智力资源搭建了平台、拓宽了渠道。近十年来,先后有二十四位国外博士后在高能所工作,年均比例为8.7%,其中许多人十分优秀,为高能所的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国外同类的研究机构相比,目前外籍博士后的聘用率仍很低。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吸引国外博士后的力度,完善有关制度,并开拓吸引其中的优秀人才在华长期工作的渠道。 


附件下载:

地址:北京市918信箱 邮编:100049 电话:86-10-88235008 Email:ihep@ihep.ac.c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790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 110402500050